[李毅中]: 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这恐怕是个不争的事实,比如钢铁,粗钢产量7亿吨,能力10亿吨,还在建设。
其次,当前混凝土机械行业有观点认为,到2015年,由于大量的现役产品已完成折旧,需要进行更新换代,泵车年需求量为3万台,搅拌车达10万辆。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应积极向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型,充分利用现代通信和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为手段提升或改造混凝土机械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性能和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虽然我国混凝土机械产品性能、质量已达到世界先进或领先水平,但关键基础零部件几乎全部受制于人,国外的定价权、法律规范等话语权随时都可制约中国混凝土机械的发展。未来5年仍有需求,潜在危机不容忽视行业当前发展态势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混凝土机械分会近10年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混凝土机械的保有量主要包括:50m3/h以上的搅拌站(楼)33931座,混凝土泵44993台,泵车39889台,搅拌运输车228822台。未来,企业间将逐步由当前以产值、大小为导向的数量型竞争转向在更高技术水平和服务领域的质量型竞争。我国混凝土机械行业的车、站、泵的集成创新水平有的已达到世界领先地位,这些都是经过科研人员在不断失败和探索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当前,绿色智能产业、新型通信技术与能源系统的结合预示着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到来。
其他未列入统计的产品预计占10%~15%。但目前仍有很多企业,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尤其是中小企业必须要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政治制度层面时,这位从篾匠的儿子成长起来的2011年中国首富,习惯于从历史的纵深来做出判断———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的发展成果不容置疑,这和习惯于用横向比较思维的年轻人完全不同,后者更习惯于批评者的角色。
当这些言论被片面截取上传网络后,中国的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推测说,民营企业家梁稳根可能有一种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梁此举也许是为了抱大腿。作为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梁稳根,和三一集团一起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当年和梁一块创业的袁金华解释说,梁这一代人亲身体验到了国家政治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对国家对民族的命运尤为关切党的十八大期间,梁稳根接受采访时开玩笑说,党员的老婆一般要漂亮些——当时正是光棍节,梁这种稍显夸张的应景表述引发了现场记者的一阵会意笑声,但也再次把他置于舆论漩涡的中心。
当这些言论被片面截取上传网络后,中国的一些公共知识分子推测说,民营企业家梁稳根可能有一种政治上的不安全感,梁此举也许是为了抱大腿。梁说话抑扬顿挫,不管谈话还是吃饭时,腰杆一直挺得笔直,儿子梁在中说他有一种领袖气质。
2012年12月15日,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三一产业园的办公室,梁稳根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主旋律首富梁稳根青年时,朋友视他为老大哥;在三一梁稳根力求低调而不得。网友们的误读让梁稳根困惑。难道爱国不是基本素养么?他反问道。
作为三一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工)董事长的梁稳根,和三一集团一起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三一集团总裁唐修国说2012年是三一很刺激的一年。当年和梁一块创业的袁金华解释说,梁这一代人亲身体验到了国家政治动荡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对国家对民族的命运尤为关切。如同大部分公众人物一样,梁稳根并未幸免于被标签化、被误读的困境,加上他本人素来神秘低调、言语直率等,种种被外界生硬地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变得愈发难以撕去。
另一方面,在涉及到政治制度层面时,这位从篾匠的儿子成长起来的2011年中国首富,习惯于从历史的纵深来做出判断———在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的发展成果不容置疑,这和习惯于用横向比较思维的年轻人完全不同,后者更习惯于批评者的角色我们中联重科是一家专注于工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亿人民币,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们收购了当时的世界第三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的西法公司,并且成功的进行了整合。
从70年代、80年代的摸索,到新世纪之后的高速发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重要经济的支撑点。然而,反观我们中国大多数企业,能代表中国行业的企业尚不多见。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走出去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尽管如此,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对中国企业而言机遇大于挑战,全球经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联系,资本、技术、人才等等各种资源可以跨越国界急流涌动,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以实体经济的崛起做支撑的。他概括称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是企业跨国并购的五项基本原则。第四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2012年12月29日在北京召开。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回过头来思考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今天很荣幸能参加这次论坛,与各位交流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超级大企业可以依照自己的固有优势占尽天时地利去通吃,小企业也可以凭借技术创新,甚至一个创意去改写行业的游戏规则。
这一系列挑战造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海外并购中的水土不服。那么中国企业能不能走出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得益于国家多年来的培育和扶持,中国已经形成了产生世界级企业的土壤。
而且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余震未了,欧债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仍处于艰难的低谷期,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走出去的黄金窗口期,在许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变。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国家利益和企业自身发展,从这两个层面来考虑,都决定了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以下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演讲实录: 詹纯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上午好!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中联重科的董事长詹纯新。而企业的强大往往会成为一个国家强盛的符号,成就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打造一批代表国家利益,具备全球行业掌控能力的国家公司是当今中国崛起的需要。相当多的中国企业是走出去了,但是没有走进去。我们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又是什么,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化之难,难在中外企业文化的差异,难在对国外人文环境的理解,难在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突破,难在没有国际化的人才,难在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还在用中国式的思维做国际化的事情。
基于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企业跨国并购的五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包容、共享、责任、规则、共舞。一些外国企业非常愿意和中国企业合作,非常愿意把自己的企业卖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在参与推进加速全球化的进程中,正融入一个多极、多元、多彩的产业生态。
目前西法走出了低谷,今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是金融危机前07年全年利润的三倍。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棋局中,中国的战略地位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正在不断的占领着国际化战略的高地,这种态势越明显,越强烈,也就越受到世界的关注。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行业的市场就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就差,这样一个只局限于国内竞争的企业群体,失去的是自身的能力,行业性产能过剩于是就成为了一个跳不出的魔咒。比如说通讯、航天、电力、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等,它们的发展速度不仅惊人,而且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相当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走出去有哪些机遇和挑战等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发表重要演讲。因而走出去也是中国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我们中联重科是一家专注于工程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年销售收入接近1000亿人民币,2008年金融危机前我们收购了当时的世界第三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的西法公司,并且成功的进行了整合。国家的崛起往往是以实体经济的崛起做支撑的。
我们看到全球经济的棋局中,中国的战略地位在不断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正在不断的占领着国际化战略的高地,这种态势越明显,越强烈,也就越受到世界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当回过头来思考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说通讯、航天、电力、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等,它们的发展速度不仅惊人,而且发展质量和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的行列,相当多的企业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国内经济发展速度快行业的市场就强,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行业市场就差,这样一个只局限于国内竞争的企业群体,失去的是自身的能力,行业性产能过剩于是就成为了一个跳不出的魔咒。
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国家利益和企业自身发展,从这两个层面来考虑,都决定了中国企业一定要走出去。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应邀出席会议,并就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能不能走出去,走出去有哪些机遇和挑战等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发表重要演讲。
本文由贪小失大网天津空管分局接受民航局空管局工程项目建设检查贪小失大网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加大航站楼供水力度,确保春运期间旅客用水正常”